月度归档:2025年11月

西游记杂谈及收听笔记

长久以来对西游记的认知大多来源于86版的西游记。虽年少时也曾读过一些原著,却并未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莫名的记住了一句“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听了《红楼梦》,发现其实读原著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影视毕竟是对文学的二次加工,通俗化的同时也丢了很多原著的内核。在听完《红楼梦》后又找来了《西游记》。

闲书西游记

长久以来孙悟空飘忽不定的战力,对唐僧无理由的尊重都让我很是困惑。在听过原著后,发现这些其实并不重要。相比《红楼梦》的“真事隐,假语存”,西游记则更接近于一本单纯的玩书。中虽然也参杂了些作者对世间的看法,但成书的目的更多的还是在于有趣。作为一本玩书,故事的趣味性为首要目的,逻辑性相对不太重要。加之西游记本就是众多集体创作故事的缝合,出现逻辑性问题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作为通俗读物,西游记本身保留很多市井说书人的痕迹。在人来人往的市井,很难保证所有人都从头到尾听完整个故事。因此人物更倾向于符号化,让人即使漏了很多章节也可以将人物对号入座。故事虽有取经的大框架,各个小故事又各自独立,每个故事单独听都不违和。故事里孙悟空自报家门的时候都说的非常详细,回禀唐僧的时候也交代得事无巨细,看似繁复冗长实则是为了照顾未听到前情的听众。

西游记的世界观

小时候朴素的价值观里神佛都是好的,妖怪都是坏的。现在再看,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妖怪和神仙其实并无明确的界限。故事里各山的妖怪更接近于占山为王的土匪。所谓的妖怪也是芸芸众生之一。小妖也会见人作揖,也要花钱买酒。普通妖怪都在艰难求生,就如普通人类一般,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至于神佛,他们也有私心也会滥用私刑。他们掌握了善恶定义的话语权。神仙和坐骑下界是百姓该有此劫。他们是高高在上的老爷,百姓只是贡献香火的工具。

有人说西游记是尊佛抑道,实际上故事里佛和道并没有谁比谁好。道家有要1111个小孩的心肝作为药引的比丘国,佛家更有屠戮全城的狮驼岭。道家有凤仙郡的三年无雨,佛家也有公报私仇的乌鸡国和朱紫国。

按我的理解,佛道只是西游记的背景板,故事里对佛道的态度更多的是戏谑,谈不上肯定或是否定。

取经的目的

对于为何要寻人取经时佛祖说到: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州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从后文看佛祖对四大部洲的评价是存疑的。黄眉怪故事中真武大帝对南赡部洲的评价同佛祖大不相同“妖魔剪伐,邪鬼潜踪”。灵山脚下慈云寺的和尚修行的一大动力是希望投胎到中华(说唐僧是有道才投胎到中华上国),说明中华在民间有很高的声誉。

唐僧在大唐地界只遇到了几个小妖,倒是越近灵山越是险恶,狮驼岭更是人间炼狱。即使在灵山也遇到了两位尊者索要“人事”,佛祖更是护短说“经不可轻传”。可是既然不可轻传,为什么不在事先说明。

与其说传经是为了度化众生,倒不如说是佛祖为了推广佛教策划的一场大型路演。为了保证路演的成功,佛祖给予了完善的后期保障。除明面上的唐僧四师徒还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在暗中保护。另外许了孙悟空上天庭、下地府、入龙宫、访仙山,诸神皆当协助。关键时刻观音和佛祖也会主动出手。

孙悟空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第一主角,除武力高强外还极具慧根。取经路上唐僧心生退意的时候都是孙悟空在开导唐僧。

曾困惑于前期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如何心甘情愿的诚服于“一无是处”的唐僧,在明知取经不过是一场大型路演的情况下为何还会入戏并深陷其中。现在再看,其实孙悟空一直追求的是逍遥和长生,是一个入世的顽童,挡我者死。

菩提祖师曾说:“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阴火焚身;又五百年,赑风刮骨。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简单来说即使本领再强也得每500年遭一劫。被压五行山是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天劫,500年后五行山脱困刚好对应上第二次天劫。学艺归来时不知天高地厚,被压500年后知道了后台的重要性,一心入编。孙悟空保的不是唐僧,保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

唐僧

《西游记》中更多的唐僧更多的是一个缺乏魅力的用于推动剧情的工具。唐僧小性、护短且经常思乡心生退意。要说对佛有多虔诚也是存疑。每次孙悟空杀人后第一想法是被拿了告官时不要连累到自己。通天河一回中唐僧更是明确说商人为利,自己为名。

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

唐僧和孙悟空名为师徒,实为同僚。从最后的的分封看,唐僧和孙悟空都成佛了,属于同等地位。

孙悟空和唐僧互相监督,观音是他们共同的直接领导。唐僧心性不坚定时需要孙悟空宽慰。

孙悟空本领强大,为了制衡悟空观音给了唐僧师傅的名头以及紧箍咒。前期唐僧未能摆正自己和孙悟空的位置,动不动念紧箍咒外加撵走孙悟空。真假悟空之后,佛主命观音要唐僧同悟空同去取经,正式确立了唐僧和悟空的同等地位(取经合伙人),之后团队内部矛盾就少了。

收听笔记

西游记前几回的文字非常优美。本以为全书都是如此,后面发现是我想多了。开启取经之路后的章回确实对得起通俗读物的名号。

陈光蕊复活,殷温娇自尽的情节和全书诙谐讽刺的基调非常割裂,不像是原作者的手笔。

唐僧刚出长安就遇到的虎妖。虎妖只吃了随从,然后走了。虎妖也是少数没有背景还可以全身而退的妖怪之一。虎妖可能是神仙安排的演员之一,用来干掉无关人员。

唐僧本就看孙悟空不顺眼,在收了猪八戒后鸟尽弓藏,借白骨精的事把孙悟空赶走。后遇黄袍怪知道缺不了孙悟空,勉强要了孙悟空。

车迟国:太白金星明明自己有法力就是不直接出手,反而让和尚想死都死不了。明晃晃的剧本,就是为了给孙悟空做功绩。最后三个国师挂了,无人求雨,百姓苦。

通天河:“徒弟呀,我当年别了长安,只说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遥!”。想来是唐僧真信了佛祖的“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

真假悟空:假悟空来源不重要(如来找的演员),重要的在于隐喻孙悟空的二心以及确立悟空的地位。假悟空也不容易,打了唐僧,还不能打死唐僧。

火焰山:众神仙强抢牛魔王的宝贝,另外还入室杀人(玉面狐狸)。

木仙庵三藏谈诗:树精邀请唐僧谈诗论道,并无心伤害唐僧,最后还是被打杀。明面上是孙悟空说的“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实际上是清除异己的强加之罪。拂云叟笑云:“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

黄眉怪(小雷音寺):孙悟空请了很多神仙都未能收服黄眉怪。一方面为了体现黄眉怪的本领高强,另一方面也是让各方神仙都有机会出镜,类似现在的品牌联动。

朱紫国:赛太岁虽犯了事,吃了很多人,但被说成是给人渡劫。被降伏了就是劫满,悟空要打神仙也不让。其他没背景的小妖就被白白打死了。

灭法国:唐僧就没想过要弘扬佛法,规劝一下皇帝,一心想着绕路。唐僧的慈悲似乎只在不需要自己付出啥时才有。另外观音明知道灭法国国王要杀和尚也未做什么,等和尚快杀完的时候才将这事留给唐僧做功绩。

隐雾山·南山大王:南山大王知道孙悟空的厉害,本不敢招惹唐僧四众,有个小妖一直在旁鼓动,献计献策。小妖更像是神仙的卧底,生怕唐僧凑不齐81难。

黄狮精开钉耙会出钱买猪买羊,说钱不够也很自然的回来拿钱没有强买,更是怕被人看到宝贝被人前来索取。拿到人后也未曾说要吃了。名为妖精实则是有些贪财的小寨主。最后虽未吃人却被人分食。西游记里的妖怪是比底层民众还要底层的存在。

犀牛精偷吃香油也是收钱办事,可是很多神佛收钱还不办事。犀牛精唯一不该做的就是去招惹唐僧。孙悟空说要留个犀牛角送给佛祖,最后似乎没有送。犀牛角被孙悟空私拿了?这也对应了神仙都怕孙悟空偷宝贝。

寇员外斋僧圆满后遭受了杀身之祸。虽最后还阳,但祸本就因斋僧而起。寇夫人也一心斋僧,但在出事后第一时间诬陷了唐僧。所以信佛是可以保平安还是可以劝人向善。

长久以来孙悟空最求的是长生和自由。西游记最后孙悟空成佛,得到长生缺失去了自由(要“上班”,回不了花果山)。孙悟空已完成的从里到外的驯化,物理意义上金箍变成了精神上的金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