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产品设计思考

我看好的一些互联网方向

有人说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但我想在做之前多做些准备,选条平坦些的道路总比一条死路走到底的好。就好比刘翔,如果他铁了心的练跳高,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达到他现在跨栏的高度。
首先,不要试图去找一个没人做过的领域。有这不计其数的人在互联网上找机会,很难有一个点子是只有你才能想到的。如果一个领域没人做,很可能是市场还没有足够的成熟,已经很多人尝试过且败下阵来。或是这个点子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远大过你的想象,根本就不可行。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已逐步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互联网方向也应当是和人们的生活相关。互联网应用需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在进入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市场远比进入一个成熟的市场或是已经开始衰退的市场要来的有前途。如果一个行业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成(已出现寡头),这时候再想进入就不太有必要了。
下面是我看好的一些互联网方向:

  • 旅游 可以说旅游类网站已经非常多了。途牛等旅游网站在广告上大把砸钱。不过旅游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可以有非常多的衍生产品。谁想做到一家独大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近年来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应当还是大有可为的。
  • 在线票务 和书籍一样,票务是非常适合在线销售的东西。电影、演出演出市场的发展速度也还不错。
  • 宠物 从小区里满地的猫狗可以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养宠物。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宠物的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对很多宠物主而言,宠物是他们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他们愿意在宠物上花钱。现在宠物爱好者们还大多分散在各个/各类网站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宠物网站还没有出现。

专注网络热点的网站

导言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或许某天早上起来,想为什么没有这么一样东西(产品)?于是将自己的需求整理成一个简单的产品创意。再后来就忘了。很多有意义、无意义的创意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来,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我试着将这些不成体系的片段记录下来,或许能被同好者看到也不一定。

专注网络热点的网站

正当郭美美风波越演越烈之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让郭美美迅速过气。网民就是这样,见异思迁。不管有没有结论,在新热点出现后,老热点就迅速的被人遗忘。然后,李刚依旧是李刚,郭美美依旧住着自己的别墅。可以预见,“不管你信不信”,在下一个网络热点出现后,又将多一个有始无终的故事。

希望有一个关注网络热点的网站。

  • 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网络热点, 每个热点一个专题页面。
    • 大事记
      • 起因
      • 发展。时间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 最终处理结果。主要当事人受此事的影响。社会反响等
    • 相关链接
    • 最新动态
    • 热门讨论
    • 引发流行语
  • 每个热点会有一定的评分指标。热度、社会影响、公众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等。
  • 定期可出些回顾专题
  • 价值
    • 网络永远不缺乏热点
    • 网民很有才,每个热点都能激发网民的创意,创造很多流行语
    • 网民们需要新鲜感。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最新的网络热点,也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取到相关资讯(类似于digg或国内的cnbeta,只是这个网站的主题我网络热点)。
  • 难点
    • 内容编辑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 热点通常都不太和谐,所以网站会先被和谐掉。
  • 解决方案
    • 前期用户少的时候,内容主要由网站编辑提供,普通用户只能投稿。
    • 在网站聚集了一定的核心用户后。网站编辑只负责内容模板的编辑,具体内容由网民贡献(类似维基百科)。

语言交换网站

一直都想将日常英语给做些加强,但总是借口很多,一直没什么进展。今天又想起来,然后去语言交换网站,想找个老外做partner进行练习。

考虑到很多人并未听说过语言交换,这里稍微做些解释。假设我母语是汉语想学习英文,另外一个人母语是英语想学汉语,这时候一拍即合,两人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所谓的语言交换就是某种特定的技能交换。

语言交换确实是非常棒的一个主意。虽然网上会有些技能交换的网站,也有需求,但大多的技能交换的可操作性非常的差。如果我想学编程,另外一个人想学英语。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的老师,所以教起来可能会很麻烦,时间长了也容易产生倦怠感。而且只要其中一个人不玩,就得拆伙了。而且不同技能间的学习成本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大问题,但有时候也会成为问题。

相比而言,语言交换的可行性就要高出不少了。首先,母语这东西就决定了你在技能方面不会有大问题。其次教学会是一个相对愉快的过程,教学的成本低。所谓的教学,其实也就是聊天。相互间写写双语的email,在回email的时候帮助修正email中的语法错误即可。此外找个国外的partner也是了解国外文化的一个绝好途径(如果你对某国家完全不感兴趣,你也不会去学相关的语言吧)。

现有的语言交换网站方面,我找到比较大的有两个。mylanguageexchange  和 sharedtalk 。mylanguageexchange的创建时间非常早,该网站在2000年就已经存在了。sharedtalk按照他们网站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创建于2006年。网站功能方面,mylanguageexchange的功能方面就比较简单,会员比较多。sharedtalk全站用flash实现(个人感觉用户体验并不是太好),主打在线语音聊天功能。

mylanguageexchange有一个6$升级高级会员的服务。普通用户基本上处于只能看不能说的状况。普通用户只能等人找,并不能向任何人发消息。不过我想如果一个人真想学习外语,6$找一个专职外教,还是非常值的。

注:虽然不看好技能交互网站,但觉得这东西如果作为社交网站的APP存在或许还有些价值。社交网络是通过现实中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有了原始的信任和责任,技能交换的成功率应当会高出不少。

创新的web2.0网站以及国内的模仿者们

团购网站忽然间就流行开了,无数的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本以以为团购网站这个创意是本土原创,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也是个舶来品。而且创意抄了就抄了,连界面都抄了(国内的团购网站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细数国内的那些web2.0网站,基本上都能在国外找到原型。
下面是一份不完整列表。

团购类

原型

  • groupon 百科
    Groupon是一个团购网站。是美国近半年来比较流行的新模式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务类型的、服务有地域性、线下销售团队规模远超线上团队。

模仿者

  • 拉手
  • 美团
    饭否与校内的创始人王兴的再度出击,不知道是否能如同此前一样成功(注:饭否虽然挂了,但更多的是政策原因,饭否开启了国内的微博市场)。
  • 团东西
  • 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也开始加入团购的行列。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传统”网站加入团购行业,团购网站的竞争也将异常的激烈。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原型

  • Foursquare  百科
    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并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与其他老式网站不同,Foursquare用户界面主要针对手机而设计,以方便手机用户使用。在2009年举行的SXSW技术大会上,Foursquare服务正式推出,当时该服务仅针对苹果iPhone智能手机。

模仿者

这个已经有人总结过了,直接送上传送门

白领社交网站

原型

  • Linkedin 百科 
    • 你可以了解朋友的工作动态
    • 你可以推荐或者被推荐工作机会
    • 你可以对感兴趣的公司进行背景调查
    • 你可以对感兴趣的员工进行背景调查
    • 可以搜索工作机会

模仿者

  • 海内
    Linkedin的模式可能并不太符合中国国情。Linkedin的模仿者不是太多,而且即使是海内也不怎么成功。最近海内的页面改得花花绿绿,似乎有意向开心网等娱乐SNS靠拢。在我看来海内基本上已经失败了。

微博

国内微博网站的繁荣,或许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墙。

原型

模仿者

  • 饭否
    虽然饭否已经成功的挂掉,但饭否应当算是中国最初的微博推广者之一(也是其中最成功的)。当初twitter被墙,本以为饭否的机会来了,没想到墙内的饭否也难逃厄运。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新浪微博 
    自饭否挂掉后,一直没有哪个能成气候,直到新浪微博的出现。新浪微博的成功一方面是微博本就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是新浪的品牌与推广。新浪的成功预示着国内微博市场的成熟。那些小一些的微博网站基本上可以放弃了。
  • 腾讯微博
    借助腾讯庞大的用户群,腾讯微博潜力巨大,将是新浪微博的强大对手。

SNS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原型

模仿者

Others

  • 37signals 针对小企业的办公套件
    • everydo 最初基本上是37signals的完整copy,但现在已经有了不少自己的特点。
  • salesforce Saas平台,虽然国内也炒过。但真正有能力和salesforce一样做出一个Saas平台的公司还是没几个。
  • eventbrite 活动网站,国内也有不少。不过类似的功能可能做成网站的一个模块可能会更加合适。
  • delicious 书签网站,虽然国内也有些模仿者,但真正非常成功的似乎没啥。delicious的易用性非常的高,要完全模仿还是有些难度。加上delicious不存在墙的问题。喜欢delicious的朋友基本上都直接用delicious了。

WAP网站的设计、SP产业及其他

题注:

初版里面带了太多个人负面情绪,所以做了部分修改。

 

网站设计/WAP网站设计规划的一些问题

WAP的特点,及同web的差异

wap相比web最大的优势是实时行和交互性,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可以更快的参与互动(和短信彩信会有些类似)。

移动设备的屏幕比较小,每页能展示的信息非常有限。如果第一屏没有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很可能这个用户就丢了。从一定程度上说wap比web更注重内容的本身,因此wap单位面积内的信息密度要比web高很多。

屏幕大小对图片的表现力影响也非常大,图片展示本身就是wap的短板。且图片通常对访问速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会过多的占用移动设备本就不多的现实面积,一次wap网站上的图片通常都很少(即使是时尚内网站)。

搜索功能

网上大多都会提供搜索功能,搜索是让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资源的好办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需要搜索的,比如新闻资讯等时效性很强的内容,用户要看的只是最新的。搜索功能对用户的价值实在有限。如果你资源本就不够丰富,也没必要加啥搜索。用的人本来就少,而且每次都搜不到东西,将极大的打击到用户的积极性。

搜索功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不是一个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的装饰。

内容

以前说知识就是力量,后来说信息,现在则流行说内容,内容为王。网站的生存之道在于网站的内容质量,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予用户浏览是一个网站的根基。但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各类的综合门户以及垂直门户网站层出不穷,此时要做到有特色已是非常的难。

当然,我觉得如果足够的细分,将内容作精应当还是会有其一定的市场。网站的内容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内容的关联度要高。尽量让用户看到的内容都是用户感兴趣的。

网站的分类不能太复杂。如果网站的心太野,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加。最终这个网站会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对用户来说什么都没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网站上放了电影、美食、健康、亲子等好几个分类的内容。移动终端的面积本来就小,用户一屏,可能看到20个链接,最终每个分类都只有4~5条内容。用户的兴趣都有一定的偏向性。可能用户会对电影、美食同时感兴趣,但要一个用户对你的所有分类都感兴趣,那无疑难于上青天。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长期以来SP都习惯用一些活动(小恩小惠)拉拢用户,然后直接就扣费了。但互联网行业和电信增值行业有着天囊之别。互联网企业大多喜欢赔本赚吆喝,赚找用户先,钱可以等到有了用户再说。在这个风气下,互联网用户大多习惯了免费。

首页上放上大量的扣费内容,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不被直接吓跑才怪。

免费这对SP来说或许难以接受,但既然要开拓互联网,就得跟着互联网用户的思维。你不一定要免费,但至少不要收费收的如此赤裸。你可以放一些有用的信息,让用户愿意来。收费的内容要让用户知道,但也没必要做得太明目张胆,知道即可。如果用户来的多了,真有什么时候要用到收费内容,也变得顺理成章。要是用户来都不愿意来,你的收费内容放的地方再如何的显眼,再如何的漂亮也是白搭。

SP产业的相关问题

从SP产业从几年前就开始走入了低谷。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必然的。至少从我的体验上来说,SP业务的体验一直都不怎么样。几年前,SP还算是个扩张期,加上监管不利,乱扣费严重。SP们都过的不错。

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移动监管的加强。SP开始陷入低谷。于是大家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的盼3G,可是3G迟迟无法变为主流。更糟糕的是,SP们发现这个称谓“挑战与机遇并存”的3G。机遇没多少,挑战倒是不小。以前SP的优势,说到底是渠道优势。那时手机上网还未成为主流,手机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无非就是个短信加彩信。

在手机的上网普,就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手机一下变得丰富多彩。短信、彩信的地位也被动摇,SP的渠道优势不在。另一方面,SP的信息质量和数量都难以同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相匹敌。

SP产业将何去何从

我想这并不是我可以搞清楚的(或许也没谁能搞得清楚),如果我真能搞清楚,那我就可以自己去开个公司了。

移动王建宙退休,李跃的上台。很多人说这将给SP产业带来变革(从SP角度说是往坏的方向变)。但不管王建宙退不退休,又或上台的是谁,SP产业都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了。

关于产品设计的思考

前些天在37signals的主页,看到他们又出新产品了。Highrise,一个CRM管理工具。我虽然对CRM了解的不多,却也看过几个其他的CRM。那些CRM给我的感觉都是十分复杂。Highrise倒是出奇的简单,在我看来简单到就和一个通讯录差不了多少了。

然后又去翻看了下那本讲述他们产品设计理念的Getting Real

或许就如书中讲的一样,现在的大多产品不是功能太少,而是有着太多不必要的功能。

一个产品要增加功能是很容易的,将世面上同类型的软件浏览一遍,看看别人都有些什么功能,这样你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长串的功能列表。人们总是想当然的觉得功能越多越好,但功能的增加在很多时候也意味着使用复杂度的增加,同样随之而来的还有开发的工作量以及延期的危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却很少真正想过到底哪些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我以前的公司曾有一套OA系统。直到用了很久后我才发现里面居然有提供通讯录和日程安排,因为这些功能根本就没人用。这个系统虽然提供了非常多的附加功能,但真正在使用的也就公告、工作流和站内消息(后来站内消息也基本上被邮件给取代了)。

我开发过的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人们真正用的也就里面一两个核心功能而已,那些花了很大力气开发的功能,事实上根本就没什么人用。当然,有些是商务上的考虑,那些所谓的功能只是忽悠客户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对于公司而言,每个公司也都有自己的边界。37signals是一个小得夸张的公司,他们甚至没有专职的产品策划(不知道现在有了没)。在我看来,对于这样的公司,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参与到产品的策划中。他们擅长的小型团队的协作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的边界。也正是如此,他们此前开发的产品都和小型团队的协作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他们产品的目标客户。

就他们现有的客户类型而言,我想他们应当用不到CRM管理系统。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不是自己产品的目标客户。不知他们是怎么提取需求(Getting Real)的,或是有请专门的咨询师?

后记

乱七八糟的想了不少,然后写出来也是乱七八糟。或许是我无法做到所谓的Getting 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