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编程

Android开发学习笔记(Android基础知识)

发现实在是没有写笔记的习惯,每次都是写了一点后就没兴趣继续写下去了。随便摘抄点好了。

Activities and Tasks

task是一组相关的Activities,保存在一个堆栈中,给用户的感觉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简单的理解就是,每开一个新的Activities,就将Activities放到堆栈的最上面,按下back后就将当前Activities移除,激活堆栈上的下一个Activities。

Affinities and new tasks

其实我没太明白affinity的含义,在我看来似乎affinity有点类似taskId,标示它应该属于哪个task。

Launch modes

启动模式总共有四种

  • "standard" (the default mode)
  • "singleTop"
  • "singleTask"
  • "singleInstance"

Clearing the stack

默认情况下,如果用户长时间离开Task,系统会清理掉除ROOT Activity外的所有Activities。这个做法的依据是,如果用户太久没回来,用户肯定已经忘了自己最初做了啥,回来肯定是要做一些新事情。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给activity设置一些属性来改变这个行为,比如alwaysRetainTaskState等。

Starting tasks

当需要一个activity作为整个应用程序的进入点时,我们给它一个intent filter,其中action为 "android.intent.action.MAIN",category为"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这种filter使得一个图标和一个标签显示在程序启动器中,使用户可以启动该task或者返回到该task。

Processes and Threads

同一个application都运行在同一个Processes里面。

为了保证Activity界面不阻塞,耗时工作应当放到Thread中。

Android有提供一个轻量级的RPC机制。

Activity lifecycle

Activity有三种基本状态:

  • active 当前活动窗口
  • paused 被其他窗口挡住部分
  • stopped  被完全挡住,在系统需要回收资源的时候会被kill

activity在进行状态切换的时候会触发相应的方法

  •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void onStart()
  • void onRestart()
  • void onResume()
  • void onPause()
  • void onStop()
  • void onDestroy()

Service lifecycle

一个service有以下两种用法

  • service启动后由service自己或其他人关闭。
  • 模块通过接口连接service(bindService() ),在调用unbindService()后关闭。

Broadcast receiver lifecycle

一个broadcast receiver只有一个回调方法:
void onReceive(Context curContext, Intent broadcastMsg)

broadcast receiver只有在执行onReceive的时候被认为是激活的。

当一个广播消息的响应非常耗时间时,需要新建一个新的线程来运行该操作。如果onReceive()创建了这个线程并返回,则整个进程,包括新创建的线程会被认为是非活动的(除非有其它的component为活动的),该线程有可能会被kill掉。解决方案是用onReceive()启动一个 service并让该service完成这个工作,那么系统直到这个进程仍然是活跃的。

END

到这里Android的基础知识也了解得差不多了,接着就该进军UI了。

Android的UI编程,主要注意的是:界面在XML中定义,为XML中的界面元素生成唯一的ID,并保存在自动生成的R.java中。程序中通过id查找相关界面元素,实现和界面的关联。除此之外的开发,和传统的java swing啥的没太多区别。

下面考虑写个简单的Android应用,一边学习,一遍实践。

Android开发学习笔记(Reloaded)

深入浅出Android这书看到“解读程序流程”这部分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确实是本烂书彻底的烂书。里面居然开始解释java程序的结构,啥是import之类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连java是啥东西都不做到应当也没必要看啥android开发。不过还在这书够薄,且凭借母语优势,我还是很快的把余下的内容给翻了一遍。感觉差不多可以照葫芦画瓢了,但对具体细节依旧是一头雾水。看来老老实实的看sdk自带的文档才是正道。

Android的开发者网站挂了,不过好在SDK里已经带了相关文档。

具体见:

/android-sdk-windows/docs/guide/topics/fundamentals.html

本着有中文尽量看中文的原则,先到网上找了找是否有Application Fundamentals的中文翻译。似乎已经有不少人做过了翻译,其中这篇翻译得比较完整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z49tvn_68f7rtrr9f

Application Components

Android程序比较特别,它不象大多程序一样有主入口。它是以“Application Components”为单位的,每个Components都是可以独立运行的。

系统中有四种Components:

  • Activities 主要用来处理用户界面(窗口)。
  • Services 后台运行组件,有点类似windows的后台服务。
  • Broadcast receivers 广播消息接收组件,比如电池没电,来电话啥的。
  • Content providers 用来处理各个application之间的公共数据存储,可以用来程序之间通信啥的。

Intent

content provider在接收到ContentResolver的请求时被激活,其他三种Components需要通过被称为intents的异步消息激活的。一个intent是一个Intent对象,它保存了消息的内容。

组件的关闭

Content providers和Broadcast receivers由android管理,通常不需要手动关闭。

The manifest file(AndroidManifest.xml)

应用程序配置文件,配置有该有用的组件信息,资源信息,以及权限信息。在android启动一个应用程序的component之前,它必须知道这个component的存在。因此,应用程序在manifest文件中声明了它的component。

Android开发学习笔记(程序目录结构及基本概念)

选定《深入浅出Android》作为入门资料,同时还需要找个开源项目做参考以加深学习。虽然ADT本身有带不少例子,但我还想找个复杂点的例子。曾在java上看到javaeye android客户端开源的消息,于是就不费心去找其他的例子了http://code.google.com/p/javaeye-android-client/

先创建一个新的Android主要目录如下

|~gen/ 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
| `~com/
|   `~haoluobo/
|     `-R.java
|~res/ 资源文件,图片以及界面描述等xml文档
| |+drawable-hdpi/
| |+drawable-ldpi/
| |+drawable-mdpi/
| |~layout/ 界面布局的描述文件
| | `-main.xml
| `~values/
|   `-strings.xml 字符串常量
|+src/ java代码

Android的界面虽然可以完全用java代码完成,但使用XML定义界面使界面和实现代码分开,更有利维护。且ADT提供了界面预览功能,可以直观的看到界面效果。

界面使用XML定义后,界面元素和java代码又要如何交互?所以就有了系统自动生成的R.java这个java类。ADT会在R.java里为XML里的界面元素创建对应的ID(int类型的常量)。根据元素类型的不同,常量保存在不同的子类中。这里说得有些不明白,直接上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R {
    public static final class attr {
    }
    public static final class drawabl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con=0x7f020000;
    }

…….

java代码里要获取对应的页面元素使用如下的方法

usernameField = (EditText)findViewById(R.id.username_field);

Android开发学习笔记(环境准备,学习资料收集)

前言

iPhone推出后,移动终端的能量似乎被一下引爆,android的加入使这个市场更加繁华。智能设备的开发也一下子变得流行起来。

作为一个开发人员,还是很想了解尝试一下智能设备的应用开发。本想试试iPhone,无奈我没MacBook也没iPhone,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android。

环境准备

如果你只是学习android开发,那有台PC就够了,并不需要去真正买台android设备。

网上关于android的开发环境配置的文章已经够多了,这就不多废话。

具体参考:http://blog.csdn.net/ghd2000/archive/2010/04/19/5498673.aspx

这里要注意的几点:

  • 使用SDK Setup.exe安装的时候很可能会无法连接成功。选择Settings->Force https:// …http://。将连接类型由https改成http。
  • 如果修改过用户目录,会导致创建的AVD无法启动。需要将.android目录复制到C盘的用户目录,比如:C:\Users\vicalloy\.android
  • http://developer.android.com/ android的开发者网站悲剧的被墙了,需要自行翻墙

参考资料

开发环境准备好后,就要开始搜罗学习资料了。

具体的学习笔记

太晚了,改天补上……

发布一个Django的论坛系统LBForum(开源、带演示)

简介

LBForum 用django开发的论坛系统,演示地址为:http://vik.haoluobo.com/lbforum/
项目的地址为:http://github.com/vicalloy/LBForum
界面部分抄的 FluxBB(一个开源的PHP论坛 http://fluxbb.org/ )。
虽然Django写的论坛也不少,不过还真没什么好用的。
大多Django论坛都是独立的app,而且不少还缺模板,想我这样有经验的Django用户要跑起来都觉得麻烦,其他普通用户就更别说了。
LBForum主要注重部署的方便性和易用性,功能方面目前还比较简单。
LBForum一开始就是以整站的形式提供,所以以LBForum做为基础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是很容易的。
同时LBForum的开发尽量遵照Django可复用app原则,因此即使需要将LBForum做为独立的app集成到其他项目也并不会太难。

主要功能

目前功能还比较简单,而且还有些小问题有待修正。

  1. 论坛分类,分版块
  2. 发帖,回帖
  3. BBCode支持
  4. 置顶贴
  5. 使用django admin提供论坛管理功能

用开发服务器把LBForum跑起来

  1. 先把代码down下来。LBForum托管在github上,http://github.com/vicalloy/LBForum 。如果你没有安装git,你可以直接用界面右上方的download
    source功能下载代码。
  2. 运行\scripts\create_lbforum_env.py初始化lbforum的python虚拟环境。该脚本会自动创建一个python的虚拟环境并使用easy_install安装对应的依赖包,同时将一些依赖包解压到对应的目录中。
    注:django使用的是svn版本,所以机器上必须要安装有SVN,不然脚本会运行失败。如果因为由于svn的问题导致脚本运行失败,可以运行lbforum_env.bat进入lbforum环境,手动安装django的svn版本。
  3. 环境初始化好后,运行lbforum_env.bat进入lbforum环境
  4. 运行%mg% syncdb初始化数据库
  5. 运行%mg% runserver启动django开发服务器
  6. 进入admin,创建论坛分类和版块
  7. 进入版块发帖

LBForum的目录结构说明

|+lbforum_env/#lbforum运行的python虚拟环境,运行create_lbforum_env.py后自动创建
|+requirements/#lbforum用的第三方库和app,运行的时候会将该目录加到python路径
|~scripts/#工程相关脚本
| |-create_lbforum_env.py#初始化python虚拟环境,并自动安装easy_install/django依赖库
| |-helper.py#提供其他脚本所需的辅助函数
| `-lbforum_env.bat*#启动lbforum运行的虚拟环境及,并为lbforum的manage.py提供快捷方式%mg%,比如初始化数据库%mg%
syncdb
|~sites/#站点配置/模板/静态文件
| `~default/#默认站点
|   |+static/#静态资源文件,如css等
|   |+templates/#Django模板目录
|   |+templates_plus/#Django模板目录,用户将自己重写过的目标放到该目录
|   `-……
|~src/#django的app目录
| |+account/#account相关app。具体站点通常会对用户中心进行定制,所以该app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 |+djangohelper/#一些django的辅助函数等,
| |+lbforum/#lbforum的主app,论坛功能都在改app中
| |+lbregistration/#registration app的lbforum扩展,主要去掉邮件地址认证功能
| |+onlineuser/#显示在线用户的app(可复用的django app,可脱离lbforum单独使用)
| `+simpleavatar/#头像功能的app(可复用的django app,可脱离lbforum单独使用,依赖djangohelper)
|+tools/#工程用到的辅助工具,目前只有一个virtualenv的脚本

注:

  1. 由于计划在以后做i18n,所以目前只提供英文界面
  2. django的错误提示是显示在字段后面,fluxbb的错误全部都显示在表单前面。由于模板没有调好,所以目前按照fluxbb的方式显示错误,所以错误显示有些不太正常。
  3. bbcode的输入框本想做成自适应大小的,不过也调得有些问题,所以现在输入框的大小固定。
  4. 文档… ,感觉好难写-_-,目前文档不全(项目中没有带任何的文档),日后补上。
  5. 应用程序的目录结构主要查看pinax
  6. simpleavatar模块部分代码来自django-avatar
  7. 依赖包除用easy_install在线安装的外,尽量使用zip包的方式附带在项目中,减少安装依赖包的困难。
  8. 远程部署脚本计划使用fabric,但fabric本身安装比较麻烦,所暂未处理。
  9. 项目最早放在googlecode,不过感觉github的功能更强些,所以移了过去。

SourceForge使用Python、TurboGears、MongoDB……来重构网站

pycon2010上关于SF网站重构的演讲,里面介绍了SF重构的技术选型及原因。在我看来SF用的东西还真的很GEEK。
主要用到的技术有Python、TurboGears2MongoDBJinja*、RabbitMQ,服务器用的是LigHTTPd和Nginx。

  • TurboGears2(为什么不的Django?)
    pdf中也有谈到此前也用到过django,而且有很不错的体验,但对SF的改造来说TG更为合适。SF有着上10年的历史,要完全抛弃原有的东西自然不现实,此次的网站重构并不是完全的重写。TG可以很容易的剥离掉不需要用到的东西,同时TG可以很好的同其他WSGI中间件配合工作。
  • MongoDB
    MongoDB是一个非关系的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最大的优势快。由于这东西足够快,所以连web2.0网站常用的memcached也省掉了。(注:NoSQL数据库介绍可以参考 NoSQL数据库探讨之一 - 为什么要用非关系数据库)
  • Jinja*
    Django的模板很棒,但速度不怎么快,而且完全不支持任何嵌入式代码。Jinja和Django的模板长得非常的象,而且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注:文档里说前台用的是PHP,所以不清楚是否有部分用到Jinja)
  • RabbitMQ
    用Erlang写的中间件,进行前后台的消息通信。SF的前台界面呈现,依旧使用的PHP,前后台通信用的就是这东西。

Whoosh性能

早些时候就在google到Whoosh和xapian的性能对比文章,只是由于文章被墙,今天才翻墙看到。
文章是xapian作者写的。就文章里的对比结果来看,whoosh和xapian的性能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索引和搜索的速度有近4倍的差距,在full cache情况下的性能差距更是达到了60倍。
除算法原因外,whoosh的纯python定位也决定了whoosh很难达到其他c/java的搜索引擎库的速度。
当然,whoosh的优势是易用性,在考虑性能的情况下whoosh不是首先。
注:Xapian performance comparision with Whoosh

使用嵌入式jetty启动axis提供webservice服务

JDK6已经内置了webservice支持,使用JDK6开发webservice是一件很方便的事。很不幸的是,由于IDE的支持axis成为使用最广的java webservice库。而且由于的部分应用使用了不兼容的RPC/encoded模式,使得你还不得不用axis。

通常情况下用axis开发webservice服务端,需要挂在tomcat等web服务器下,以servlet的方式提供服务。但有些时候我会想将接口部分以一个单独应用程序的方式进行发布,另外再多带个web服务器似乎有些笨拙。

使用嵌入式的jetty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解决方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设置Context的ResourceBase,不然是无法找到webservice配置文件的。我当初就是想当然的认为jetty会默认在当前路径下查找配置文件,导致一直无法正确发布服务。

protected static void runJetty() throws Exception {
    Server server = new Server();
    SocketConnector connector = new SocketConnector();
    connector.setMaxIdleTime(30000);
    connector.setPort(8000);//jetty的端口
    server.addConnector(connector);
    ServletHolder axisServletholder = new ServletHolder(new AxisServlet());
    ServletHolder axisAdminServletholder = new ServletHolder(new AdminServlet());
    Context root = new Context(server, "/", Context.SESSIONS);
    root.setResourceBase("./web/");//WEB资源目录,./web/WEB-INF/server-config.wsdd
    root.addServlet(axisServletholder, "/servlet/AxisServlet");
    root.addServlet(axisServletholder, "/ws/*");//设置webservice的发布目录
    root.addServlet(axisServletholder, "*.jws");
    root.addServlet(axisAdminServletholder, "/servlet/AdminServlet");
    server.start();
}

纯python的全文搜索组件Whoosh

haystack 是 django 全文搜索的一个中间件,可以粘合 django 应用和 solr、xapian、whoosh 全文搜索引擎。

solr和xapian是早就知道的,Whoosh就没听过了。简单的了解后感觉这东西还是非常不错的。whoosh是一个纯python实现的全文搜索引擎。对python应用而言,whoosh的纯python实现,使whoosh的集成会容易很多,而且扩展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下面是对Whoosh官方简介的翻译

原文地址http://whoosh.ca/wiki

Whoosh: 高效的纯python全文搜索组件

Whoosh是一个纯python实现的全文搜索组件。Whoosh不但功能完善,还非常的快。

Whoosh的作者是MattChaput,由Side Effects Software公司开发。项目的最初用于Houdini(Side Effects Software公司开发的3D动画软件)的在线帮助系统。Side Effects Software公司将该项目开源。

主要特性

  • 敏捷的API(Pythonic API)。
  • 纯python实现,无二进制包。程序不会莫名其妙的崩溃。
  • 按字段进行索引。
  • 索引和搜索都非常的快 — 是目前最快的纯python全文搜索引擎。
  • 良好的构架,评分模块/分词模块/存储模块等各个模块都是可插拔的。
  • 功能强大的查询语言(通过pyparsing实现功能)。
  • 纯python实现的拼写检查(目前唯一的纯python拼写检查实现)

为啥选择Whoosh

  • 纯python实现,省了编译二进制包的繁琐过程。
  • python代码比java更容易读懂,而且用起来也更方便。(翻者注:这个容易引发口水)
  • 在很多时候易用性比单纯的最求速度更重要。

Whoosh从其他的开源搜索引擎中获取了大量的灵感。 基础构架参考Lucene,使用KinoSearch的索引算法,部分评分算法来自Terrier,英文的词语态变化来自Minion.

django的论坛app

在django的资源页面里有个第三方论坛app的比较页面Django Forum Apps Comparison。一眼望过去,可用的app还不真不少,数下了有15个之多。但真正看下来,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
我对论坛app的要求是:

  1. 得要自带一个还比较漂亮的界面模板。
    模板的开发工作在django应用的开发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可能比写python代码花的时间还多。可惜的是很多的app应用甚至连个最基础的demo模板都没带。
  2. 最好支持Richeditor和BBCode。
    支持BBCode的app还是有几个的。Richeditor的支持基本上属于模板的范畴,参考条目1,似乎还没看到支持Richeditor的论坛(注:我没每个app都看,不能确定,pybb默认模板带了个Markup的编辑器)。
  3. 支持附件。
    国内的论坛应用大多偏娱乐,用户喜欢在自己的帖子里插入图片等东西。虽然可以再单独提供一个上传附件的组件,让用户上传后再在论坛里引用,但用户体验就要差不少了。

既然找不到满意的app,那就只能自己动手做了。目前计划在pybb(注:pybb的许可协议没看太懂,似乎是类似BSD的)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目前的开发计划如下:

  1. 先给项目换个新名字LBForum
  2. 换个漂亮些的模板(同时增加richeditor)
    考虑过不少模板。

    • phpbb3 目前最流行的开源论坛程序,css和html写得很不错。但似乎有些复杂了,套用起来有些麻烦。
    • phpbb2/javaeye/jforum 这几论坛程序都长得差不多,UI应当都是参照phpbb2(javaeye的老大自己说了javaeye的界面就是仿phpbb3)来做的。其实也不能说这几个论坛的模板有什么不好。更多的是不喜欢里面过多的table。
    • discuz5 不是太喜欢discuz7的界面。discuz5(springside常用的那款界面)的界面感觉清爽些,但改了些后发现里面的html和css写的实在不怎么样。
    • fluxbb 目前打算用她的模板了。界面给人的感觉不错,html和css写得挺好。界面够简单,要套用模板应当不会太困难。
  3. 增强附件功能
    虽然pybb提供了附件的支持,但功能还是比较弱。
  4. 增加一个公共的个人信息模块
    pybb已提供了一个保存用户个人信息的功能,但通常这些信息会是整个工程所共享的。我觉得这些信息还是单独放到一个专有的app里比较好。这个app可以以代码的方式包括的工程里,需要增加个人信息的时候直接修改model代码。

后记

最后还是选择了完全从头进行开发。pybb里面可以用的东西不多,而且他的开发思路和我还是有些分歧。